桩位放样与垂直度控制
准确的桩位放样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。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,如全站仪或经纬仪,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样,并设置明显的标记。
在压桩过程中,要严格控制桩的垂直度。在第一节桩入土 30 - 50cm 后,应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双向校正桩身垂直度,使其偏差不超过 0.5%。如果桩身倾斜,会导致桩的承载能力下降,严重时可能使桩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。
压桩顺序确定
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、桩的密集程度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。一般来说,当桩较密集时,应从中间向四周或从一侧向另一侧对称进行压桩,以避免土体挤压导致桩位偏移。
如果场地存在软弱土层,先压靠近软弱土层一侧的桩,再压其他桩,这样可以减少挤土效应的不利影响。
压桩压力控制
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压桩压力。压桩过程中,应密切关注压力表的读数,当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力时,应保持稳压一定时间。例如,对于摩擦桩,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可为 3 - 5 次,每次稳压时间 10 - 20 秒。
同时,也要注意桩的入土深度。如果在达到设计压力前桩已达到设计深度,应暂停施工,检查桩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;如果压力远超设计值而桩深未达到,也需要分析原因,可能是遇到地下障碍物或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。